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范文正公集》卷一一、《名臣碑传琬琰集》卷一八
圣王之教万民也,资天地之生以为食,籍山海之出以为货。
食均于上下,货通于远迩,则可以供郊庙,廪卿士,聚兵以征伐,振民于灾害。
然非得绝代能臣,持变通之数于天下,则孰与成当世之务哉!
夷吾作轻重之权以霸齐,桑羊行均输之法以助汉。
近则隋有高颖,唐有刘晏,皇朝有左丞陈公恕,是皆善天下之计者也。
尔后朝廷虽重此任,而常难其才。
天禧三年七月甲戌,制曰:枢密直学士刑部侍郎士衡三司使
告谢之日,天子面褒其能,属以大计,赐内帑钱二百万缗以助经费,复亲制《宽财利论》以赐之。
公当职五年间,天子有事于南郊,又御端门,既今上即位,并大赉天下。
至于真宗山陵,再塞大河之决,其供亿不可胜纪。
公皆优游以办,霈然有馀力。
盖周知天下之利,使流而不竭,中外服其通焉。
公字天均陇西成纪人也。
曾祖涣,赠尚书屯田郎中
祖彻,赠左谏议大夫
父益,赠吏部尚书
尚书娶惠氏,赠扶风郡太君
生子五人,公居其
幼负气节,从乡先生学,即有声于西州
太平兴国八年春,天子亲策天下士,公中第,释褐为京兆鄠县主簿
府知其才,俾权领狱掾
咸阳县有民杀人,具辞以送府,父子五人皆伏加功之坐。
公告于尹曰:「尝试辨之,盖杀人者一,馀四人掩其骸尔,安可尽辟乎」?
尹覆之,卒从公议,即谓公曰:「是四人者,非子之明,则冤于地下矣。
子有阴施,后当贵乎」?
移知眉州彭山县,就除大理评事,以父忧去职。
服除,由寇莱公荐,领京兆渭桥辇运,改司农丞,除著作佐郎通判邠州
真宗即位,迁秘书丞、知剑州
咸平三年春益州兵乱,推王均为首。
既破汉州,急来趋剑,欲绝王师之路。
公告于众曰:「贼来方锐,孰可与斗?
吾城无守具,而有刍粮之积,使贼能得之,非徒肉吾一州,必据险以阻大兵,则两川诸城无援以守,尽下于贼矣。
不如焚其储蓄,拥州民,辇库帛,退守剑门,与剑门之兵合以拒战,贼可图焉」。
众从之。
既而贼至,得吾空垒,无资与粮,险不可据,遂大沮其谋。
公知其穷,手署榜以示寇曰:「尔等得无父母妻子之爱?
盖胁从而来,何不归我,复为王人」?
得降卒千有九百。
乃与剑门钤辖裴臻并兵击贼,斩首数千级。
贼败走,保成都
公即驰驿入奏,自引弃城守关之咎,且言平贼利害。
帝深加奖叹,擢拜度支员外郎,赐五品服。
俄而大兵得出剑门,两川诸城闻王师来,无复摇动,遂平,如公始谋焉。
帅臣言公不当弃城,朝廷方任帅,不得已,谪监虔州关征。
寻召还,判三司盐铁勾院
度支使梁鼎上言:陕西旧制,许人入粟塞下,率高其估,以池盐偿之,人得贾于边市。
今请借民力转粟以备塞,复转盐于边,官自鬻之,岁得缗钱三十万,以给西兵。
朝廷可其奏,命陕西制置使
公上言非便,复与执政诤于帝前曰:「边路阻险,舟车不能通。
每岁转粟与盐,民力可支乎?
徒能夺农时,沮商利。
异日农商失业,财力俱屈,后复变法,人将安信?
又官自鬻盐则价重,价重则边人市虏中青盐食之,虏为利矣。
臣请通盐商如前,使人入粟塞下,则农不夺时,商不易业,外不为虏利。
茍能宽民力,沮虏计,虽缗钱不足,陛下以诸路之羡助之,有何不可」?
帝然之。
公谢以忠愤而言,不觉切直。
帝曰:「为臣当如此,宜无改焉」。
陕西,果无效而罢,卒如公言。
荆湖北路转运使,岁馀徙陕西,进司封员外郎,赐金紫。
即保任能吏数十,分掌榷酤,获遗利盖亿计,乃奏罢朝廷助边钱帛岁三十万。
天子朝陵,幸西洛,进兵粮五十万石。
京西路,又进三十万石助之。
入拜祠部郎中度支副使
朝廷以两河屯兵之计,择使为难,辍公以司封郎中河北转运使
建言民乏泉货,每春取绢直于豪力,其息必倍。
本道岁给诸军帛七十万疋,不足则市于民。
请使民预受其直,则公私交济。
制从之,今行于诸道。
天子东封,诏公驻澶州,同干供亿事。
庆成,擢拜右谏议大夫领使如故。
及祀汾阴,又以公提举京西陕西转运使司事。
车驾既行,以长安关辅之要,命公镇安之。
祀事毕,召还,进给事中
朝廷谓坤维之奥,宜得巨人,拜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期月诏还,有图任意。
河朔阙须,帝曰:「河朔未可无卿」。
都转运使,恩数廪禄加常制一等。
公再至两河,夙夜其职。
积谷郡邑,率如京坻。
议者谓所积太广,必将腐败。
朝廷遣使视之。
公奏曰:「岂不为九年之意耶」?
帝悟,遽命罢其使。
明年大蝗,民多阻饥,公悉发仓廪以振之,仍辇济京西路,君子谓公知政矣。
大河决于无棣,将圮其城。
时以数州丁力,昼夜营护
役死者相枕藉,而水不降。
公奏曰:「是不可以州矣,请亟迁以避患」。
朝廷从之。
后数月,大水出旧城丈馀,民不为鱼,公之力也。
就迁工部侍郎
相州系囚十四人,盗瓜伤其主,吏以极法论。
公曰:「饿夫何至此」?
皆贷死以闻。
朝廷阅其奏,即日下密诏,民有岁凶为盗,长吏得屈法以全之。
公两使河朔,凡数年,天子封泰山,祀汾阴,幸亳社,进缗钱缯纩粮刍钜万数,又请罢内帑钱帛岁百万,屡诏褒之。
魏人饥,命公知天雄军。
又东齐大歉,盗寇充斥,进刑部侍郎、知青州
盗有聚山林出为郡邑之患者,先是系其妻子,棘环于通衢。
公至,遽出之,戒曰:「虐尔何赎?
尔惟从贼所之,俟其自新,则复尔闾井」。
贼闻之少懈。
又下教曰:「贼辈为魁所制,尔能伺而枭之,吾将以功论」。
旬浃间,盗有枭二魁之首献者,馀皆散亡。
或来请命,公录之如教,齐人遂安
天子遣中使奖劳之。
及为三司使陕西旧科吏人采木送京师,度三门之险,破散者太半,又每岁市羊,亦遣吏送,而羊多毙于道,二者吏皆破产以偿,西人苦兹五十年矣。
公请募商旅送木于京师,如入粟法,售以池盐。
又请许其吏私市羊以副之,免关征算,得补其亡失。
自是西人鲜复破产。
视天下之弊如此比者,日更月除,不可殚书矣。
吏部侍郎,以足疾求罢,优诏不允,而许五日一至便殿奏事,拜则以通事舍人掖之。
今上即位,拜尚书左丞,复求解职。
朝廷优宠老成,遂得请除同州观察使,知陈州
时大水侵城,人有言水入城以诳众者,公命立斩之,人心始宁
乃筑大防以完其州。
颍州,复莅陈州
曹襄悼公得罪,公以亲累,授左龙武军大将军分司西京
未几,进左卫大将军,还长安故居。
后二年遘疾,以天圣十年五月二十六日薨,享年七十四。
其年八月二十七日,葬于京兆万年白鹿乡之原。
景祐元年,其子诣阙,理公有劳于国,非意左迁。
天子悯然,降制追复同州观察使
太原王氏,封平晋县君,早亡。
又娶冯翊雷氏,封延安郡君,后公十六年而终。
男六人:丕显,不仕;
丕绩,同学究出身,并早世;
丕谅,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由方略崇仪使,邠宁环庆路兵马钤辖,后公十一年而亡;
丕绪,尚书水部郎中
丕远,殿中丞
丕旦,国子博士
女三人:长适益州郫县主簿宋肩远,次适曹襄悼公利用,次适定国军节度观察留后曹琮
孙男若干人。
公性慷慨,善辩论,明于知人,凡保任才吏数百员。
尝力荐吕文靖公、陈文惠公,又尝荐太傅张邓公
服官五十二载,专尚宽恕,政刑之下,活人多矣。
自古能臣言邦国之利,鲜不歛怨于下而伤其手者。
公则疏通利源,取而不夺,允所谓善天下之计者也。
铭曰:
舜歌南风兮,阜时之财。
何以聚人兮,《易》不云哉。
富国彊兵兮,孰谓霸才。
弗富弗彊兮,王基其摧。
巍巍先帝兮,法道法天。
大烹之盛兮,包罗俊贤。
拔公之才兮,属诸利权。
公之感遇兮,惟力是宣。
封乎泰山兮,祀于汾脽。
千乘万骑兮,云驾波驰。
常景从兮,朝询夕咨。
供亿何算兮,无一不宜。
入司邦赋兮,帝曰汝通。
屡行大赉兮,如泉不穷。
太上继明兮,遇之愈隆。
公则请老兮,命以观风。
久于货政兮,人将无徒。
公常宽之兮,民易以趋。
曾不加赋兮,抑有羡馀
全归故庐兮,其乐只且。
安安而寿兮,高枕以终。
门阀不圮兮,表于关中
峨峨之碑兮,章章厥功。
映于国史兮,千古不空。
翰林学士院新楼记 中唐 · 韦表微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三
长庆二年春
翰林院学士缺。
穆宗皇帝顾谓左右曰。
孰可充是任者。
皆曰。
恭恪可以奉密命。
通敏可以肆皇猷。
有若内谒者蓝田季温可。
上曰俞。
洎四年夏。
院使缺。
敬宗皇帝顾谓近臣曰。
孰可补是职者。
皆曰。
博览以好古。
清白以奉公。
有若奚官局令卫元璨可。
上曰俞。
是以授金紫之赐。
侍从之荣。
典司禁闱。
参掌诏令。
尝因暇相与议曰。
夫宫室台观。
盖有宜称。
苟失其制。
人何法焉。
内署与集贤史馆秘书省皆号图书府。
内署最为密近。
学士之登将相践崇显者。
十有八九焉。
彼三署不可同年而语矣。
而庭宇逼仄。
屋室卑陋。
非圣朝待贤之意。
岂偫彦养德之所。
于是梧桐高则可以栖灵凤。
岩岭秀则可以韫美玉。
是宜革作
以新其居。
乃同词上闻。
诏命惟允。
锡以材布。
假其工徒。
心匠始形于事先。
物境潜运于度内。
乃撤小屋。
崇广厦。
揭飞梁于层构。
耸危楼于上楹。
重檐翼舒。
虚牖霞駮。
甍栋丰丽。
栏槛周固。
三门并设。
双阁对启。
延清风于北户。
候朗月于南荣。
积其典坟。
藏于扃钥。
讨阅之际。
资登眺之娱。
若乃前瞰云山。
傍窥台观。
仰丹霄于咫尺。
纳颢气于襟抱。
八表殊望。
四时异境。
触类生趣。
随方散怀。
其下廊庑对序。
阶陛四匝。
中创小亭
以候宴语。
卉木骈植。
交荫。
折高标于棼橑。
散馀芳于户庭。
信可久之宏规。
不泯之盛迹也。
经构之始。
侍讲崔学士出拜小宗伯
楼成之月。
学士韦公秉国钧
旬日。
侍讲高学士夕郎
明年正月
学士君迁小司马承旨
表微洎王宋二舍人皆迁秩。
加职院使
复以成绩。
并命迁内常侍
夏四月
中书郑舍人驾部郎中皆以鸿文硕学为侍讲学士
有诏赐宴。
始觞于斯。
中外之知者。
朝昏皆贺。
岂兴作之会。
契于阴阳之运乎。
而土木之动。
应于福庆之数乎。
表微学愧镂冰。
文惭画虎。
秉笔视草。
于兹六年。
备历规度之谟。
详观新旧之制。
承命为记。
实惭菲词。
时太和元年某月日记。
被召除礼部尚书内引奏事第一劄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一九
臣猥以不佞,自先帝龙飞亲擢,四十年间,五叨聘召。
虽或去或就,时义各异,而其间最相似者,侂胄既殛,臣首被特招;
弥远既终,臣又膺严诏。
深惟两朝不凡之遇,感深至泣,所当倍道疾趋,恪共明命。
乃再辞而后入,非敢缓也。
嘉定号为更化,取其尝忤权要者,以次收用,江浙闽越之彦,未数月而集。
惟蜀士之召者五人,乃以道远未至,则背秋涉冬,事体已与前异。
于是杨辅金陵刘光祖襄阳,皆自近畿而返。
范子长畀节,不得入对,赵大全虽承奉常,旋遭论罢。
臣卒以固辞得请,移守广汉
改元更始之初,海内拭目以观太平,岂谓一韩方毙,又生一韩!
臣尝身履其事者,私自惟念,臣实何人,而常居更化召用之选。
故多忧易怖,欲进还却,踰年而后造阙者,犹未免以嘉定疑端平也。
今得诸道路,则所见之事固已不逮所闻。
呜呼,何治之日果不足以胜乱之时耶?
恭惟皇帝陛下以贤圣仁孝之夙著,无心而得天下;
以艰难险阻之备尝,小心以保天下。
凡古今治乱之变,固已周知熟察,而背芒于霍光,发立于德裕,韬光晦迹,以行其所愧,弥远不恤也。
陛下有尧舜之资,而弥远事之以汉魏叔季之主,而操、懿自为耳。
操专国二十五年,以授其子丕
司马懿专国二十五年,以授其子师、昭及其孙炎
今弥远窃权之年,视操、懿又过之。
虽以二子庸劣,无丕、炎之黠,未有以济其无君之谋,而凶类恶丑,根株牵连,狝薙弗蠲,遗孽馀毒必复滋蔓,则将有甚于操、懿者。
陛下或操大柄,雷霆之威,日月之,披聋登瞽,声焰震灼,近自杭、婺、常、润,远至闽、广、巴、蜀,凡为权臣所厄者,皆以收拾无遗。
虽臣独被重谴之馀,亦得以玷招来之末矣。
臣虽不能为时损益,然再辞不获命,则亦昧于一来,尚几拭目新化之成。
而得诸道路,咸谓汴洛之师委寇资敌,惠广之寇跨州连城,鞑使求和,虚实未保,北人内附,情伪难明。
今日而徐邳诸郡覆军,明日而建宁郡卒作乱。
盖可怖可愕之事,时时有之。
至于禁旅不静,公私阖户,井邑罢肆,不图辇毂之下,而亦有此。
于是道谤市议者,率谓群贤日至,正论日闻,而事变乃尔,莫不归咎儒生徒能诵说经义,而于君德、于国政绝未见丝毫之益。
馆职试言,学校上书,亦例疑经术为空虚无用之具。
夫道谤市议,小人之无识,不足问也。
而学自孔氏者,亦加嫚侮。
呜呼,是未知诸贤之心也。
《诗》曰「靡哲不愚」,言如愚人之混俗而苟容也。
又曰「善人载尸」,言如祭尸之不言而坐食也。
若以是责诸贤,虽亦有词,是岂知权奸擅国之久,无一不坏,譬诸衣敝而生虮虱,木蠹而长蜉蚁,补纫培养,此岂一旦夕之功?
而乃遽以四十年积坏之事,责众君子于期月之间,亦为不知务矣。
而况正论虽日闻而实未尽行,贤才虽日至而实非信任,岂诚诸贤之过?
而必为是归咎之说者,此小人之情状,殆未可测也。
臣来自下土,不知事体,第以累朝之事明之,窃意今日之事必有乘间俟隙之人,潜伏于冥冥之中而人不察焉。
且元祐之治仅四年而浸改,又四年而改绍圣者,安石馀党摇之也。
建中靖国之治,未半年而遄变,又半年而改崇宁者,京、卞之馀党移之也。
死之后,暂正而遄已者,之党如该、如卨、如思退诸人,蟠结如故也。
侂胄死而更化为具文者,弥远、弥坚固由宫妾以进,一时达官皆同类也。
今弥远既毙,天开平治之基,所宜惩创绍圣崇宁之失,坚凝元祐建中之治,则岂惟寿国家元气之脉,亦可以杜奸人窥伺之端。
而朝廷之上,牵于系累之私,迟回顾畏,以生祸隙,遂使朋奸罔上之徒,旁缘事变之来,讥笑善类,将以为援引权党,撼摇国是之地,至烦陛下慨然于旧弼之思。
汉文帝拊髀而叹无颇、牧,唐穆宗当馈而叹无萧、曹,夫无颇、牧、萧、曹,是诚可叹也。
今何至乏才如是,而陛下直以汉文、唐穆之叹,用之凶狡贪墨之人?
万一闻之四方,则于圣哲知人之鉴,亦不为无玷矣。
而况观人之法,亦视其所主。
若所主者寺人瘠环,是亦瘠环之类也。
岂有以进不以正,而可以当大事乎?
陛下方为权臣所操而不得伸者十年,万一信任匪人,又为所操,有如晁错所谓日损一日,岁亡一岁,日月益暮,盛德不究于天下者,不知天下后世以陛下为何如主也。
臣被命于改元之后,缀名于众正之列,亦冀圣德日新,治效日隆,脱四十年韩、史浊乱之厄,而自附于庆历元祐之臣,则臣之愿也。
而岂欲为咈心逆耳之言,以贻陛下之厌惮?
诚见陛下以上知之资,开升平之运,天下望治者一年有半,而谓小人才于君子,谓君子不才于小人。
夫才云者,能为善之称也,故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忠肃恭懿、宣慈惠和,则谓之才;
掩义隐贼、毁信废忠、傲狠明德、侵欲崇侈,则谓之不才。
程颐尝言:「才禀于气,气有清浊。
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
盖古人以德行为才,本乎情性之正而有以充之,此君子之才也。
后世凶暴为才,狃乎气质之偏,顺而长之,此小人之才也。
君子之才可以开物成务,小人之才至于败国丧身。
几微之间,安可不察?
今陛下以委任乏才而犁然有感,使出于一时之忿懥而不得其正,则忿懥之平也,犹可以反诸正
若遂执此见以为观人之法,使此曹得志,则必引其侪类以纷乱众事。
吕惠卿之覆王安石蔡京之逐韩忠彦,虽于受知受举之地,且不暇恤,而何有于同列?
于是时也,贤者必相携持而去,凡粗有知识者亦皆廪廪乎有危亡之忧矣。
乃者侍从台谏阒无一言,仅有给舍论列,亦未有所施行,乃因其自陈而姑听之,爱护存全,若将有待。
诚恐宿根未剪,一旦发见,则必如章惇、蔡京,始言恤公论而强从,终必逐诸贤而复用,臣窃有深忧焉。
今陛下并建二相,必将进退人物,一新中外之观听。
此正君子小人消长之机,天下国家安危之候,天命人心去留之日。
臣愿亟轸宸虑,与二三大臣察人心邪正之实,推世变倚伏之机,必知执衔之易于移人心,惟公论之不可不恤。
念忠忱谨实者虽无目前速效之可见,而决无反覆难信之忧。
凶狡贪墨者虽有一时逢迎之可悦,决有包藏不测之患。
《书》曰:「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
惟陛下思患而豫防焉。
臣以谴逐之馀,诚不自意再望清光,惓惓忧国之忠,装怀积想,将为陛下历历言之。
独念进退人物乃治忽安危之机,用敢不避狂僭,辄以是为群言之首。
虽攘臂当虎,为士所笑,然惩羹吹齑,臣实耻之。
惟陛下幸赦其愚。
趋翰苑遭诬搆四十六韵 唐 · 李绅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引用典故:骊珠 号弓 涸鱼 依社有狐 生刍 鬼揶揄 九五 齐眉 指鹿 捧日 桑榆 宿草 燕客书诈 杨朱
九五乾德,三千应瑞符。
纂尧昌圣历,宗禹盛丕图穆宗正月登位)
画象垂新令,消兵易旧谟。
选贤方去智,招谏忽升愚穆宗听政五日,蒙恩除右拾遗,与淮南李公,召入翰林也)
大乐调元气,神功运化垆。
脱鳞超沆瀣,翻翼集蓬壶。
捧日恩光别,抽毫顾问殊。
凤形怜彩笔,龙颔骊珠
掷地声名寡,摩天羽翮孤。
洁身酬雨露,利口扇谗谀
碧海同宸眷,鸿毛比贱躯。
辨疑分黑白,举直抵朋徒思政面论逢吉、崔桢奸邪,刘栖楚柏耆凶险,张又新、苏景修朋党也)
庭兽方呈角,阶蓂始效
日倾乌掩魄,星落斗摧枢穆宗升遐)
坠剑悲乔岳,号弓鼎湖
乱群逢害马,择肉纵狂貙逢吉守澄栖楚柏耆又新等,连为搏噬之徒)
胆为隳肝竭,心因沥血枯。
满帆摧骇浪,征棹折危途(余以户部侍郎端州司马
燕客书方诈,尧门信未孚敬宗即位之初,遭逢吉等诬搆,宸襟未察,衔冤遂深)
谤兴金就铄,毁极玉生瘉。
砺吻矜先搏,张罗骋疾驱(余遭逢吉搆成遂,敬宗听政之前一日,宣命于月华门外窜逐)
地嫌稀魍魉,海恨止番禺栖楚等见逢吉,怒所贬太近)
瘴岭冲蛇入,蒸池蹑虺趋。
望天收雪涕,看镜揽霜须。
草毒人惊剪,荒室未诛。
火风晴处扇,山鬼雨中呼。
穷老乡关远,羁愁骨肉无。
鹊灵窥牖户,龟瑞出泥途(余到端州,有红龟一,州人李再荣来献,称尝有里人言:“吉徵也。”余放之于江中,回头者三四,游泳前后不去久之。又南中小鹊,名曰蛮鹊,形小如燕雀。里中言:“此鸟不常见,至而鸟舞,必有喜应。”是日与龟同至于馆也)
烟岛深千瘴,沧波淼四隅。
海标传信使,江棹认妻孥。
到接三冬暮,来经六月徂。
暗滩朝不怒,惊濑夜无虞(从吉州而南,历封康,并足湍濑,危险至极,其名有灭门、捣鲊、霸州等滩,惟江水泛涨,则无此患。康州悦城县有媪龙祠,或能致云雨,余以书祝之。家累以十月溯流,龙为之三涨江水以达也)
俛首安羸业,齐眉慰病夫。
涸鱼思雨润,僵燕望雷苏
诏下因颁朔,恩移讵省辜(余以宝历元年五月,量移江州长史
诳天指鹿,依社尚凭狐逢吉尚为相)
度岭瞻牛斗,浮江淬辘轳。
未平人睚眦,谁惧鬼揶揄
(一作湓)浦潮通楚,匡山地接吴。
庾楼清桂满,远寺素莲敷。
髣髴皆停马,悲欢尽隙驹。
旧交封宿草沈八侍郎武十五侍郎元九相公庞严京兆蒋防舍人皆为尘世),衰鬓重生刍
万戟分梁苑,双旌寄鲁儒。
骎骎移岁月,冉冉近桑榆
疲马愁千里,孤鸿念五湖。
终当赋归去,那更学杨朱
三洪制稿序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一
北门掌书内命,最号清切,自入国朝,选授尤靳。
有父子为之,如饶阳之李、项城温陵之苏、成都之范者矣;
亦有兄弟为之,如燕山之窦、肥乡之李、阆中雍丘之米、建安真定之韩、眉山之苏、南丰之曾、莆田之蔡、成都之宇文者矣;
亦有父子兄弟并为之,如吴越之钱者矣,而俱未有一翁三季如番阳洪氏之盛者也。
中兴以来,学士之再入者十有六人,而洪氏之兄弟与焉。
自绍圣立宏博科,汔于淳熙之季,所得不下七十人,而至宰执、至翰苑者仅三十人,洪氏之兄弟又与焉。
呜呼,何其盛与!
故人之称洪氏者,不以词章则以记览,不以名位则以科目,孰知其一心之传上通于天,固有以敷遗子孙者与!
方文惠、文安联登殊科,时忠宣公尚留朔方,高皇帝顾谓宰臣曰:「父在远,子能自力,忠义报也」。
他日宰辅以慈宁将有来期入贺,又曰:「洪某二子并中词科,亦其忠孝之报。
士大夫苟能崇尚节义,天必祐之」。
又他日文惠佥书枢密高皇帝复谓:「卿父精忠,古今所无。
今卿兄弟相继入辅,此天报也」。
大哉王言,其诸异乎人之所以称洪氏者与!
忠宣公半世异域,卧兴节旄,滨于九死,仅得生还,乃又为人主极陈时事,连拄权相。
最后言及山阳谕降之檄,而窜移厉土,固兆于此。
岚瘴之与居凡九年,以汔权相之卒,则公固不及见矣。
德隆位细,人为公弗慊也,而不知公所以遗后则固在此而不在彼。
是心也,惟人主知之,惟后帝顾享之。
《诗》不云乎:「昊天曰明,及尔出王。
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人心几微之顷,睹闻之所弗蔇,天寔临之。
又不云乎:「其嗣维何,天被尔禄」。
嗣之贤不肖,禄之有久近,皆天地也,夫岂人力所能致者?
而人之以词章、记览、名位、科目为洪氏之盛者,是知其小而遗其大,见以人而不见以天也。
洪氏之孙偲将以其三祖制稿刻诸犍为郡斋,而属了翁为之序。
窃惟三先生之言行,有铭、有诔、有志、有恤章、有奉常谥、有史氏之策,藐然陋儒敢赘有称述,用对扬高皇之丕显休命,以推本其忠孝之传,为万世训。
文惠公外制凡十四卷,文安公二十卷,文敏公二十八卷。
张璪奸邪奏元祐元年五月二十二日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七
臣近言执政差除文及为右司郎官、韩宗师为直秘阁,不允公议。
今体访得初四日差除,专出张璪
臣固疑其人,既而果然。
奸邪之难防,乃如此哉!
此古之明王所以不以防奸邪为美,而以远奸邪为美也;
忠臣不以击奸邪为能,而以去奸邪为效也。
奸邪之人尽是私意,乘间投隙则发矣,发不徒然,必有所取。
蔡确、章惇之次,莫如张璪
奸邪之在国朝,犹若盗贼兵火之在其家,而未出其人,不得安枕而卧。
唐穆宗时河北藩镇跋扈,为朝廷之患,命贤相裴度讨之,而翰林学士元稹日在左右,沮害其事。
不得已,上论奏云:「去河北贼易,去禁中贼难」。
穆宗为出河北遂平
臣窃以亦今日禁中贼也,愿陛下早去之,庶几朝廷早得清净。
知耻斋记1231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 创作地点: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
孔子之言仁义,虽见于《易传》,而《鲁论》所记惟求仁之为务,若义若耻,亦必言之,不与仁并言也。
孟子始兼明仁义之实,而示人以恻隐羞恶之端,尤切近而易见。
盖仁者本心之全体,而义则仁之分、事之宜也。
耻己之不善,则缓于气、颡于泚而有羞焉;
耻人之不善,则心于戚、頞于蹙而有恶焉。
耻不耻之间而善不善之所从判,于以求仁,不以亦近乎?
或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不知廉耻者固羞恶之所发见,文惠所谓不可抗而为维者也。
予尝为湘士许君晟大记耻斋,发圣贤之馀蕴,庶几其有益矣。
而未数月,吴门卫君林亦以耻斋属记。
此义不竞久矣,今为士者亟称之,俗之兴也其犹有望乎!
夫人之常性有善而无不善,人之本心好善而恶不善。
惟上智而生知之资率而行之,则不以耻言。
其次则有诚知夫善不善之正者,是故耻不知,不耻不见知,耻不信,不耻不见信。
其次则遇困耻辱而知非、困咥笑而自悔者,固多有之。
其下则有知善之若可好,而气狃于恶,亦将胥于不善矣,则既为之,复耻之。
如周厉监谤、秦禁偶语、汉杀腹诽,隋诛动心,本以盖耻,适以滋耻。
如晋赵惮董孤,齐崔杀南史,卫宁畏诸侯之策,苟知畏之则如勿为。
王允虑谤史,贾充谥传张浚避人以拜田令孜郑綮为相而恐为天下笑,苟谓可笑则速已之。
既昧于为之而犹谓旁掩曲覆足以诬民惑世,不知是非邪正,千古一心,烂然史册,近若畴昔。
若此之四君七臣,祗以自涂耳目,人谁肯贤之?
其最下则拂须摩足,舐痔尝粪,又陷溺之极,无以议为者。
惟夫昧于习俗,不善,而举世以为善可耻也,而举世谓无足耻,此则不可以不辨焉。
夫皋、稷、伊、傅亦人耳,今也富贵利达以沈其不赀之躯;
周公、仲尼吾师也,而异端小道以丧其固有之善。
夷吾、臧武仲奢僣犯礼,苏季子、公孙犀首诸人位高金多,下至、汉间士人,乘驷怀绂,誇苍头芦儿,陈车马印绶,死权殉货,以诩庸夫孺子之为,读史至此,谁不羞道?
而夷考其所行,则有声求气应、深喻而笃行之者。
呜呼!
斯人也,五帝三王所与共治也,而善不善异见、耻不耻异情乃若此,则亦何可不思其故乎?
大学》之传曰:「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此极言不诚之情状。
而必先之以格物致知之目,则有以物有不格,知必不至;
知有不至,意必不诚。
而《中庸》亦曰:「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
是则世之苟焉以自欺者,亦坐乎未尝知之,使其诚知之,善之可好也,如食之必饱,不善之可恶也,如臭之自秽,则虽万钟千驷之富诱其前,五流三刖之刑驱其后,有必不敢为、必不肯已者矣。
予非能之,而尝从事焉,故愿以告诸卫君,与同志共之(《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
「则」下「有」字疑衍。
南剑州洪公秘墓志铭嘉定三年正月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一、《南宋文范》卷六八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洪姓系出共工氏,代有显人。
五季时由歙徙饶之乐平,又七世徙番阳
给事中彦升进士起家,洪氏益大。
给事之弟彦先右通直郎、太师、郑国公,娶董氏,赠鲁国夫人
是生魏国忠宣公,秃节龙荒十有五载,比得生还,复与时忤,终徽猷阁直学士朝散大夫
生六子男,而文惠文安、文敏公咸以文名擅当世,今之为世家言,洪氏盛矣。
南剑史君,则忠宣之孙而文惠之仲子也,讳秘字必之
大母、母皆沈氏,皆魏国夫人
君资禀英晤,加以生长见闻,不绳而直。
方忠宣南迁,文惠继免,君力学任家,娱适亲意而忘其谪。
平生侍文惠,荐进无虚日,而中外无一人知者。
文惠尝语魏国:「是儿志趣过人,克家子也」。
忠宣遇郊霈补官,初监潭州南岳庙,继调湖南茶盐司干办公事
湖湘饥,吏不以实闻,君力白其长,振廪捐直以粜,且督郡邑覈除菑田,民汔以济。
用荐者改秩,知绍兴之山阴
邑号多讼,异时于省于部于御史者靡有虚日,吏巽懦,无能孰何。
视事微寒暑间,率夜漏未尽致两造于庭,片言折之,辄得其平以去,虽气力者持之,不为回挠。
事二连帅,或侈用,或横歛,否则恫疑虚喝以责羡于邑
君叹曰:「吾宁以罪行,剥下媚上,所不忍为也」!
秩满,会史魏公再相,范文穆公参与政事,于是淳熙五年文惠去相位盖一星终矣。
文惠新安时,得范公于郡户曹,一见器重,极力推引,俾君内交焉。
史公于文惠,则尝先后镇越者。
二公雅知君,暨得山阴治状,期以职事留之,君以母魏国疾辞焉。
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
魏国疾革,君侍膳药衣不解带,至执丧几毁。
既除,终不忍去文惠左右,不得已调官,择期戍之远者。
通判光州,期至则弗果往,曰:「昆弟各有官守,吾可复行乎」!
未数月文惠薨,君实颛丧事。
比再免丧,叔父文敏入翰林学士,主眷方楙,人谓君门地人物将自是升矣,方退然就吏部铨,签书桂阳军判官事。
守知君贤,调理细大,罔不诹决,君亦乐为之尽。
通判郢州,常摄守事,郡有黥卒号余夜叉,聚亡命出入襄汉间,急之则逸他境,缓则复出。
公召游徼方略,遂擒以献,封内帖然。
自兵火后,公私垂罄,学无公食,君与郡博士图所以廪士与教者,覈隐田得上腴数百顷,悉以归诸学。
摄事未几,郡以大治。
差知武冈军,陛辞以二事为言曰:「襄鄂渚之屯旧隶岳飞号岳家军,无一不当十,其馀子弟尚劲挺可用。
顾效用之廪率倍长行有奇,为壮士者非效用则弗屑,而主将吝啬自封,率以长行之给募流庸,此缓急可恃乎」!
光宗嘉奖再三,且谓:「三衙亦有此弊,莫肯为朕言者。
卿文人而熟兵家利害,留心国事乃尔。
卿来自边埸,有所见为朕罄言之」。
君遂奏:「沿边屯田自中兴以来,两朝经理规模远矣,而法久弊生。
盖火耕水耘非士所习,而督将亦非闲于农事,若岁收不足自赡,旁近民田乃至罹其扰,故不若罢之便」。
光宗又曰:「观卿议论,可谓实材,姑往新任,俟边帅有阙,首当用卿矣」。
武攸为郡,民獠杂居。
君始至,戒吏毋敢擅入溪洞征科,戒民毋得贱市獠物。
郡多盗,君谕以利害,俾各归农贾。
亡何,配隶王文彬等六人夜踰城剽杜氏之产,惧且觉,则将间坊市祠神之会相挻为变。
君迹捕尽得之,以尸诸市
或劝以闻,当受显赏。
君曰:「彼犯法而戮之,守事也,奚赏之云乎」!
识者益以是服君。
郡计旧仰给永、邵,邈不相应,君条奏,乞以郡所上银纲于总领所敷于二州,而留赋以自给。
朝廷从之,迄今为便。
尤笃意学校,延登诸生讲授经义,溪洞闻风,至遣子入学。
比去,邦人思之,奉尝不辍,谓武攸为郡馀百年,守之祠于民者惟吏部侍郎郑公汝谐与公而已。
庆元四年,秋霜杀,番为甚,民大艰食,吏以令诉菑伤者毋过八月十五,却不复听。
君因入对为上言:「令固云尔,然霜菑率后此时,令弗及也」。
且援苏文忠在杭日上时宰书论风灾事,乞下敕局增修旧
又言:「民为邦本,今赃墨成风,朘民以奉权势,乞加禁戢」。
时韩氏擅政,道路以目,亡所畏忌,人以为难。
京魏公欲留之,卒为忌者所间,以亲嫌弗果。
差知南剑州,不赴,自请奉祠,以主管武夷山冲佑观里居,凡三历任,盖自是不复有当世意矣。
以宰相子材足以自致显闻于时,居家以孝友著,所居官卓荦有风绩可纪录,论事上前,疏畅磊落,人主为动,名卿才大夫鲜不知者。
顾阶京秩馀四十年,年七十有一,而仕不过二千石以殁,此岂其所冯弗厚,抑亦介特不肯与时俛仰者,固其世然耶!
君将易箦,遗令曰:「处州之族与忠宣同曾祖,奕世种德,此其后且大。
文惠之母弟某府君无子,其以处州从弟栻为之子,以遗泽官之」。
君之令人与二子弗替先志。
栻之女兄归赵成公,故成公状君之行于昔,既葬而君之仲子偲以状请铭于某。
既辞不获,则定著君行事如此,乃书其爵氏、卒葬、宅兆而系以铭。
君官自登仕郎累迁至奉直大夫,爵番阳县,邑户三百。
娶魏氏,累封令人,故左朝请大夫直敷文阁安行之女。
子男三人:某,朝散大夫、前知容州
偲,承议郎权发遣嘉定军府
儋,蚤世。
女子六人,归奉议郎衢州西安杨汝明从政郎南恩州阳江县公辅朝请郎新知连州张履信、乡贡进士程洋、迪功郎荆门军录事参军邢谔、宣教郎湖州长兴县王元春
孙四人:蔺、荀、万,皆将仕郎
芮。
君之卒以嘉定二年正月甲子,葬以三年正月己酉,兆在鄱阳县城北十里青山之麓。
铭曰:
于皇荩臣,蹈谊执方。
显允良拂,袭庆承芳。
有谞其华,猗奕以昌。
胡宁维君,厥用弗将。
匪云弗将,闇兮以章。
秦魏之从,君居允荒。
在后之人,率履弗忘。
太庙七室议嘉祐八年六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八、《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三五(第一册第六六八页)、《宋朝事实》卷六、《群书考索》前集卷二九、《续资治通鉴》卷六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谨按《礼》曰:「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
曰世与昭穆云者,据父子之正而言也。
若兄弟则昭穆同,不得以世数数之矣。
商祖丁之子曰阳甲,曰盘庚,曰小辛,曰小乙,四子皆有天下,而商之庙有始祖,有太祖、有太宗、有中宗
若以一君为一世,则小乙之祭不及其父祖丁,是古之兄弟相及,昭穆同而不以世数数之明矣。
故晋之庙十一室而六世,唐之庙十一室而九世。
中宗、睿宗之于高宗敬宗、文宗之于穆宗,同居穆位。
国朝太祖为受命之祖,太宗为功德之宗,此万世不迁者也。
太祖之室,太宗孝弟真宗称孝子,大行皇帝称孝孙。
而《禘祫图》,太祖太宗同居昭位,南向,真宗居穆位,北向。
盖先朝稽用古礼而著之于祀典矣。
大行皇帝神主祔庙,伏请增一室为八室,以备天子事七世之礼。
夏日晚出芙蓉堂 北宋 · 宋庠
 押支韵
哲匠昔缔构(自注:故相文惠陈公所建。),文榱面清池。
回环水光合,左右云容披。
苍烟限垒断,空碧盈轩垂。
绿不待染,圆皆中规。
戏鱼触新藻,幽鹭翘空坻。
初笋半遗箨,残跗犹抱枝。
我来冰未泮,倏此亘炎曦。
节物一以换,余怀焉独怡。
内惭固陋质,本乏廊庙姿。
印绶纷璀错,旌旄森陆离。
林狙裹华黻,野鹿骇金羁。
负山力已竭,倾日心空疲。
知此危殆辱,斯言非我欺。
横琴不成调,慷慨念归期。
宋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致仕新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赠特进程公珌行状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八、《新安文献志》卷九四下、《洺水集》附录、《程氏贻范》乙集卷一三
公讳珌,字怀古,世籍徽之休宁
胄出重黎,休父与婴卓见经传。
至晋,元谭持节渡江,守新安有功于民,诏赐田宅于歙,遂家焉。
有灵洗忠义自奋,侑食武帝
继是蝉联,代有显人,为新安著姓。
曾祖讳自诚,里中称长者;
妣吴氏。
祖讳会亨,强记博识,书法偪长苏公;
妣姚氏。
考讳文夷,故承务郎致仕,累赠宣奉大夫
妣黄氏,继黄氏,俱赠淑人
宣奉公少以文学称,蜚声庠序。
公儿齿颖悟,稍长卓荦有大志。
十岁赋《冰》,有「莫言此物浑无用,曾向滹沱渡汉兵」之句,识者谓必有立于世。
读书日数千言,弱冠与诸老游,议论超卓,每曰:「张公栻、吕公祖谦,人正学醇,不寿不大,天也」。
绍熙四年进士第,时丞相赵公汝愚典举春官,一见公文,曰:「天下奇才也」!
擢魁多士。
有以道学疑者,置本经第二,公论称抑,授迪功郎、主临安府昌化簿。
邑介万山,士风弗振。
公至,笃意经理,不啻父兄之于子弟。
由是捧乡书、预廷对者相望。
邑酤额重,榷禁严,有种秫者官必履亩而籍,民以为病。
公言于御史,奏蠲其额,百里德之。
凡讼久不决者,投牒台郡,乞以委公,能声藉甚。
公以明经擢第,素工音律,复试兼科。
秩垂满,丁外艰,居丧哀毁备至。
服除,再欲试词科,丞相谢公深甫曰:「君廊庙材也,何必是」?
嘉泰纪元十一月建康府教授枢密丘公崇留守陪都,于僚属中重许可,一见公,遇以国士。
开禧二年六月,丘公宣抚江淮,辟公充准备差遣
公处幕中,凡所赞画,皆一时急先之务。
郭倪守维扬,调民兵万馀城守,皆占民庐,盛暑不释,疫疠大作。
公言兵未至,何以苦居民如是,遂白丘公,即释之。
归去者欢声雷动,居者炷香于门,伺公出,举手加额曰:「此宣干赐也」。
八月,升充干办公事
丘公寻开督府,公有募兵之命,循江而上,所选皆精悍。
金师南下,传言恟恟,淮民多渡江。
公建四策以处之,有故土者官给以粮,令还本里;
勇敢愿为军者籍之;
无土著者给粮,令散居各谋生计;
有马牛出鬻者,官出镪为市,烙以火印,俟兵退,明给复之,毋令射利者容其奸。
凡区画合宜者,公之策居多。
嘉定二年二月,以荐及格,改宣教郎知临安府富阳县
四年十月,公始至,代者以邑之豪猾姓字授公,公缄而束之高阁,曰:「不愿知其名也,使闻而改过足矣」。
秩满启视,则靡有一造庭者。
公先教后政,感人动物,率若是。
六年,历二考馀,治状彰著,当路名公交荐,几三十疏。
七年二月,除主管官诰院
八年三月,除宗正寺簿
时旱甚,公上言曰:「比年以来,灾异不一。
向也旱,今也防侵轶。
既告旱,必伤潦。
不惟此尔,乃去岁之秋月食望,日食朔,而又金星见昼,镇星失行,太阴躔高,木星度下者,非细变也。
其可不震惕,如祸在朝夕哉?
臣愿陛下刚健辉光,日新其德,蠲苛赋以培国本,去繁刑以寿国脉,显忠消佞以厉臣节,言听谏行以作士气。
一政令之设施,必曰其事果合于天否乎?
一人才之黜陟,必曰某人果当于天否乎?
天心何自知之?
当人心则当天心矣。
盖转移其象,消弭其灾,非大有以饬厉之,未见其可也」。
寻轮当陛对,上言曰:「臣闻觇人之国者不以其兵之强、国之富、土地之广,而惟以风俗观之。
西汉之末,士大夫议论之美,而乏经理之用,儒者不畔六经之说而流为虚文,州县有惠养之名而未有经久之政,边方无目前之警而有不可测之虞。
譬之蒲楫维舟,容与安流,一旦风涛,未知所届。
古之人君知天下之将有事也,必阴求杰特之才储之,以为他日之用。
盖平居无犯颜敢谏之士,则临难无仗节死义之人。
汉之王陵、周勃、汲黯,皆有三代之遗直。
至若公孙弘辈,则如发蒙耳,缓急何赖焉?
人才之生,无间今昔,上有所好,中才激昂,惟陛下重图之」。
宁宗温颜开纳。
六月,除枢密院编修官九月,差校上舍试。
明禋,公充读册官,礼毕,宁宗忽问宰臣曰:「顷读册文,语音清彻者为谁」?
宰臣以公对。
宁宗深器重之。
九年四月,兼权右司郎官
轮当陛对,公上言:「臣闻天之道日运而无积,圣人之治日新而不穷。
陛下更化之初,尝登正士以革奸庸,伸谠言以破谀佞,以祖宗之法而塞侥倖之门,严责实之政而变欺诞之习。
风行雷动,固已月异而岁不同矣。
然物以久而故,人以久而玩。
诚能因已定之规模,而加作新之功,则黜陟所形而天下竦其好恶,赏罚所及而天下震其威明
搜遗拔异以收徯属之心,听言行谏以昭容受之实。
辟功名之涂而使人人有欣欣不自已之意,示信必之权而使天下不敢萌苟且之风。
则治日隆,德日新,虽至万世,无弊可也。
夫苟一切安于逸豫,则强者必弱,智者必晦,敢言者必缄默,有志者必退缩,天下之治,盖未知其所终矣」。
又曰:「臣闻自天地肇分以来,有中国则有外邦。
由刘、石迄元魏而后,奄地之广,传世之多,未有若金国者。
肆我祖宗请和于金主,复有蒙古连岁搆兵,岌岌之势,千钧一发矣。
然一敌亡,一敌生。
而又中原奸豪与夫乘时奸夫,变出须臾,患生盘纠,风尘翕忽,平定难期。
盖中原腹心也,吴、荆、襄四肢也。
腹心受病,未有四肢独安者。
其可不重勤圣虑哉?
甲子之辛弃疾尝谓臣言:中国之兵不战自溃者,盖自李显忠符离之役始。
百年以来,父以诏子,子以授孙,虽尽僇之,不为衰止。
惟当以禁旅列屯江上,以壮国威。
至若渡淮迎敌,左右应援,则非沿边土丁断不可用。
盖沿边之人幼则走马臂弓,长则骑河为盗,其视敌人素所狎易。
若夫通、泰、真、扬、舒、蕲、濡须之人,则手便犁锄,胆惊钲鼓,与吴人一耳。
招之得其地,又当各分其屯,无杂官军。
盖一与之杂,则日渐月染,尽成弃甲之人。
不幸有警,则彼此相持,莫肯先进。
一有微功,则彼此交夺,反戈自戕,岂暇向敌哉?
既知屯之不可不分,又当知军势之不可不壮。
淮之东西分为二屯,每屯必得二万人乃能成军。
淮东则于山阳淮西则于安丰,择依山或阻水之地而为之屯,令其老幼悉归其中,使无反顾之虑。
然后新其将帅,严其教阅,使势合而气震,固将有不战而自屈者。
又为臣言,谍者师之耳目也,兵之胜负与夫国之安危悉系焉。
而比年有司以银数两、布数匹给之,而欲使之捐躯深入,探邻国之动息,岂理也哉?
于是出方尺之锦以示臣,其上皆敌国兵骑之数,屯戍之地,与夫将帅之姓名,且指其锦而言曰:此已费四千缗矣。
又曰金之士马尚若是,其可易乎?
明年乙丑弃疾免归。
明年丙寅始出师,百年教养之兵一日而溃,百年葺治之器一日而散,百年公私之盖藏一日而空,百年中原之人心一日而失。
邓友龙败,朝廷以丘崇代之。
臣从丘崇至于淮甸,目系横溃,为之推寻其由,无一而非弃疾预言于二年之先者。
所集民兵皆锄犁之人,拘留维扬,物故几半。
臣言之,一日而纵去者,不啻万人。
此盖犯招兵不择之忌也。
禁旅民兵混而不分,争泗攻寿,相戕殆尽,此盖犯兵屯不分之忌也。
兵数单寡,分布不敷,人心既寒,望风争窜,此盖犯军势不张之忌也。
十月晦夜,金人以筏济兵,已满南岸,而刘世显等熟卧不知,仓皇授甲,一鼓大溃,又犯谍候不明之忌也。
丘崇经理曾未三月,而铁骑渡淮矣。
夫往者之辙,来者之鉴也。
覆而不鉴,则又前辙耳。
今日之事,固与前日大异。
向也一于谋人,今焉专于自治。
九重之所宵旰,庙堂之所经理,无一日或忘也。
而臣区区之意,窃谓边方事宜,诚难遥度。
伏愿陛下诏诸将,使之相度山川形势,览观丙寅覆辙,上而川蜀,中而襄汉,下而两淮,凡彼之所必攻,而我之所当备,酌其轻重,量其缓急,大纲细目,俾各以所见条具来上。
朝廷为斟酌而行之,如其所欲为而责其成功。
不及今无事之时,使之得以尽所欲言,一旦有故,彼将曰:『某城朝廷所筑也,某兵朝廷所屯也,某寨朝廷所修也,某池朝廷所浚也。
力尽于不当为之所,而功遗于所当用之地,非吾所与知也』。
于是得以有辞矣。
昔之英主驾驭将帅,或面诘,或疏问,使之空臆尽言,因得以第其才能,而占其成否,皆若是也。
至若关宗社之大计,图不世之伟功,则固有李德裕处回鹘之事,而可以弭后患。
种世衡自任边方之责,而不以累朝廷,此则未敢遽言也。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惟至神独断之」。
十二月秘书丞,依旧兼权右司郎官
公连岁班朝,屡求外补。
十年四月江东运判,畀节乡部,时以为荣。
陛辞,宁宗谓宰臣曰:「程珌岂可容其补外」?
遂复以旧职留。
公之处都曹也,凡郡国狱谳之来上者,必审克之。
每夜分不寐,多所平反,一时公论,独归重焉。
六月丁内艰
十二年九月服除,或援旧比,勉公以姓字通当轴
公曰:「吾生平所守直道耳,况今忧患之馀,宁复干进哉」?
十月,除浙西提举,谢表有云:「平生疏朴,既懒趋骠骑之门;
咫尺寒温,亦罕至长安之第」。
于此可以见公之心矣。
部民投牒旁午,公随至剖决,靡有遁情。
逮建台以激浊扬清为己任,一道耸然。
公帑浮费,节以制度,以馀积下属郡,增常平廪,预备荒札,治最上闻。
十三年十月瑞庆节,公以畿内使者随班称寿,宁宗惜其去,复除秘书丞权右司郎官
十四年正月,除秘书省著作郎,兼职如故。
六月军器少监,兼职如故,寻兼权侍立修注官。
八月国子司业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权直舍人院
公以宿望掌教成均,命下之日,六馆之士咸以获遂执经为幸。
九月起居舍人,兼职如故。
十五年九月权尚书吏部侍郎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权中书舍人
公持铨衡,惟公惟平,人不可干以私。
虽轧以权势,亦不为动,但应之曰:「此铨法也」。
十六年正月,差知贡举礼闱得人为盛。
撤棘入见,奏谢宁宗,玉音再三褒奖。
十七年七月,除守礼部侍郎直学士院,薇垣史馆兼职如故。
闰八月初三夜理宗即位十月除兼侍读
讲筵肇开,公上言曰:「臣闻人主之学与儒生异,与储君亦异。
儒生之学在于释训诂,储君之学在于通大义。
至于人主之学则不然,贵乎力行而已。
傅说之告高宗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又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
夫知而必见于行,闻而必见于事,是岂徒知徒闻哉?
三代而来,英谊辟知以讲学为务者,其功业必见于天下。
至若叔季之世,岂无聪明之
惟其不务人君之大德,而好文章之小技,至与臣下较工拙于一觞一咏之间,而纪纲陵迟,政刑败坏,生民涂炭,则未尝一过而问焉。
夫如是又何取于学哉?
龙兴,圣圣相继,观尧舜之用刑,而深惩近代之密网,我艺祖岂徒学乎?
周公之《无逸》而重戒人主之自豫,我仁皇岂徒学乎?
大禹之勤俭而力非人主之贪心,我孝宗岂徒学乎?
先皇嗣统,仰法明谟,推其所学而见之躬行,用能三十一年之间,方内乂安,旧疆浸复。
是皆学形于治,而治本于学也。
恭惟陛下飞龙在天,万物咸睹。
既能以讲学为先,必能以躬行为急。
凡经训之垂,史策之载,事之涉于事亲者,必反覆讲明而躬行于宁神养志之间。
事之涉于进贤斥佞者,必反覆讲明而见于观人察士之际。
事之涉于严监司牧守将帅之选者,必反覆讲明而见于博采公言之时。
凡事之关于治体,涉于教条,必明辨审思而力行之
若夫多闻以为博,多见以为富,无益也。
夫如是则智虑坚定,聪明益开。
措之政事,功业日隆。
上天眷休,与宋无极」。
玉音称善者久之。
是月除权刑部尚书,兼职并如故。
经筵进读,因吕蒙正论唐末命令出于辅臣,公奏曰:「唐自天宝以后,玄宗时天下之富盛,不复留意于治。
故举天下事,悉付李林甫
德宗付之卢杞穆宗付之李逢吉敬宗以后尤不足道,狎近小人,举国以听,此唐祚所以衰也。
然唐虞三代,何尝不任其臣?
但问其所任者,得人与否尔」。
上曰:「所陈极是」。
又问:「《太宗宝训》云『治世少而乱世多,君子少而小人多』,何也」?
公奏曰:「先正有言,自五帝立纲陈纪以来,至于本朝,凡四千馀年,其间治平仅三四百年尔。
其馀非昏闇之时,即削弱之时,非削弱之时,即危亡之时。
然治世所以少而乱世所以多者,正缘君子少而小人多也。
然天未尝一日不欲天下之平治也,圣君出则君子多,庸君出则小人多尔」。
天颜大喜,以为极是极是。
又因进读祖宗文章笔札卷毕,公奏:「翰墨词章固帝王之能事,然尧舜之文具存二典,寂寥数语,无非治要。
至论书法,则太宗之留意词翰,实在僣国削平之后。
真宗之锐情文墨,亦在澶渊却敌之馀。
今日所甚急者,民力未裕,更当择监司
兵力未振,更当选将帅
士习未美,更当明政刑。
区区翰墨词章,岂足为陛下进」?
上曰:「朕每听卿所言,最为详明」。
宝庆改元十月,除试礼部尚书,以身兼二制,力辞西掖
得请,仍兼直学士院,兼侍读,升兼修国史实录院修撰。
又因进读太宗谓近臣曰「方今四方所入财赋,两倍唐室」,公奏:「臣窃考淳化间,乃天下极盛之时。
财赋之入,一岁止一千六百馀万。
元丰增至五千万,然是时三百馀州也。
南渡以后二百州,一岁之赋乃六千馀万。
比国初增五倍,比元丰又增一倍矣。
然边未撤警,国用未裕,取之以此,百姓固知朝廷之不得已也。
最是州县之吏,又从而取赢焉,民困愈重矣。
要须时取其甚者而警饬之,庶几百姓其少瘳乎」!
上深以为然。
时因霪雨,公奏:「雨与水皆阴类也,外而敌国,内而寇盗,皆所当虑。
则所谓应天以实不以文,陛下恐惧警省,侧身修行,尤所当尽。
如玩乾而自强,玩咸而虚受,玩颐而节饮,玩损而窒欲,以至法尧之求贤而吁于用鲧,法舜之达聪而深于恶谗,法文王之忧勤而日昃不食,法商宗之无逸而享国久长,其见于政事者尤当加意。
今民贫极矣而州县不恤,兵贫亦极矣而将帅不恤,要当谨简监司以恤民,严饬将帅以恤兵。
然后建重镇以新观听,择老将以专节制,益战士以壮军容,厚犒赏以作士气。
使吾之根本益壮,精神益强,则守可也,和可也,攻亦可也,无往而不可焉。
易歉而丰,化灾为祥,特反掌耳,而又何敌国寇盗之足虑邪?
且昏垫之灾,未有甚于尧之九年者,而尧廷之上大纲小目,日事整饬。
焦烈之害,未有过于汤之七年者,而有商君臣修其政刑,儳然若不能以终日。
古人之畏天,一日为一日之功,一岁计一岁之效,君则断断行之,天则断断应之。
天人相与之际,捷于影响」。
上曰:「踰月住讲,不胜渴想。
今闻卿讲论,顿觉豁然」。
二年正月,上御经筵,命公再知贡举
八月权吏部尚书
十月翰林学士知制诰修玉牒官,仍兼侍读
时翰苑自参政楼公钥而后,虚其选者二十有一年,逮公拜命,中外莫不荣之。
三年十一月,因经筵进读,公偶为风寒所侵,上眷优隆,赐汤液,赐鬵火,赐粥,天使络绎拊问,人皆知上有柄用意,而公知有忌者。
会有长子戚,遂决意告归,力伸祠请。
上答诏不允,挽留甚力,公请至于四五,绍定纪元三月上不获已,从之。
焕章阁学士、知建宁府
公以祈閒得郡,殊非本心,遂再力辞,上仍答诏不允,公遂黾勉于行。
七月至郡,奉行宽大,化厚俗,期相安于无事,听讼烛见隐微,豪猾无得逞。
属邑官赋,不事苛迫。
参政真公德秀家居,以书达公曰:「人称三四十年来,无此贤太守」。
二年,汀、邵盗作,诸台以言论异同,由是贼势猖獗。
汀之宁化南剑沙邑邵武建宁光泽,皆莽为丘墟,骎骎迫汀、邵城治,七闽绎骚。
十一月除公招捕使,节制军马
建宁承平日久,禁卒额虽千馀,而罕知兵革。
调遣他郡,则皆以城守为辞。
公遂就本郡禁卒中选精悍者,仍创翼虎、飞熊二军,招刺强勇三千人,择土人知兵者训练统率而前,以纾二郡之急。
且用间谍,离其徒党,使之自相屠戮。
捷奏日闻,大酋二十,纳欸投降。
平定有期,而闽漕怀旧恨,忌公成功,乃以坑降疑群盗。
盗素服公威信,不以为然,公念间从中起,何以底绩,于是屡上祠请,且荐陈公韡以自代。
三年三月,以焕章阁学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
公归途经浦城真公德秀迓于远郊,谓公曰:「玉堂既去,一路失此贤,师帅其将畴依乎」?
公还故山,日徜徉于泉石,手不释卷,每以未老得閒为乐。
四年二月,时李知孝在谏坡,以公守建日尝有私谒,公弗从,遂妄谗毁,去职与祠,公处之泰然。
端平纪元,上亲揽权纲,厉精庶政,知孝贬斥,除公敷文阁学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
公上免牍,答诏不允,诏词有曰:「属躬揽于政权,尤匪轻于名器。
卿夙仪禁近,备罄忱恂。
兹注想于典刑,肆亟攽于纶綍」。
告词又曰:「久不见生,谅未究设施之蕴,何以告我」?
尚有资启沃之忠,盖用公之意未艾也。
嘉熙纪元四月,除知宁国府
二年六月除知赣州
公恳辞甚力,上皆从之,仍奉旧祠。
三年正月宝文阁学士祠廪如故。
六月除知福州,兼本路安抚。
公上免牍,寻拜不允之诏。
然公倦于出,再力伸祠请,遂复以旧职奉祠
淳祐纪元四月龙图阁学士奉祠仍旧。
公归自建,以宠荣为惧,故频岁以来,纳禄之数不知凡几,上每答诏不允。
诏词有曰:「卿昨告老,朕不欲强卿一来,姑畀祠廪
兹又抗牍祈遂谢事,甚非所以体朕也。
矧卿尝为朕甘盘矣,何至遽起挂冠神武之想乎?
其勿出此」。
二年四月荐腾告老之章,恳请愈切,上方俞其请,除端明殿学士,依所乞致仕。
公累载告休,一朝得遂,喜形于色。
第以端殿殊恩,讵容遽拜?
又上免牍,上复诏答不允,公遂拜命,日以登临自娱。
六月八日,偶觉伏暑,越宿已康复,屏药却医,起居饮食,对客笑言,无异常时。
十有三日,忽呼子暨孙列于前,语之曰:「吾奋由儒素,受知两朝。
年几八帙,一无可憾。
所望者尔曹力学自修,则吾虽亡犹生耳」。
无一语及家事,言已薨于正寝。
公生于隆兴甲申八月二十日,享年七十有九。
遗奏闻上,恩赠特进,与致仕、遗表恩泽。
讣音之传,士大夫识与不识,皆有斯文之叹。
有《洺水先生集》六十卷、《内制类藁》十卷、《外制类藁》二十卷,藏于家。
公生平以造就人才为己任,预荐进者,登揆席参政机、班法从、居台谏,皆为当世名臣。
性冲澹无声色奉,每戒家人用无过侈,服无过华,至姻族闾里,贫不克振,周之惟恐或后。
义方训严,诸子刻志问学。
平居暇日,常谓其子曰:「吾他时终于牖下,当歛以时服衣裳之外,他无所事也。
厚葬,古人所戒,非徒无益,适为累耳,尔曹识之」。
淑人之歛,黄白缁铢,不内诸柩。
公娶金华王氏,封淑人丞相文定公淮之长孙女,生于相门,不以富贵自骄,简静端庄,动由礼法,先公一年卒,实元年二月十一日也,享年六十八。
子三人:若水,承事郎、监镇江府寄桩库
若曾,承奉郎、监两浙转运司造船场计置物料官,俱先殁。
若愚,宣义郎、前饶州德兴县
孙男四人,其载蚤亡;
其垕,承奉郎、监临安府粮料院
其深、其仁,并承务郎,未铨。
曾孙二人:通孙、振孙。
曾孙女一人。
公之孤将以三年十一月三十日壬申,窆公于休宁县和睦乡万松山之原,遵治命也。
盖尝论贤哲之生,气禀必异,故见诸躬行发诸词章,措诸事业,亦决非世俗所企及。
惟公天禀清高,离伦绝类,已见于龆龀赋《冰》时。
其持身介然有守,挺然特立,名流莫不钦敬,竞欲缔交。
而后学有志之士,则皆尊之仰之,以为范模。
于书无所不读,发而为文,自成机杼,神韵绝出,故落笔妙天下,援引今昔,博学之士不能究知。
其词雅健精深,追逮古作。
根本谊理,扶植名教,有补于当世,学者誇传而争诵之。
论奏皆剀切当上意,虽经纶抱负不获尽展于世,而两朝眷渥,始终弗替。
凡此皆近世所罕见者。
午州里晚生,夙蒙公异知。
试邑馀杭时,公为礼部尚书,以廉相举,故又于公为门下士。
岁在乙未孟冬,午扶护先大夫归葬,方抵里中,未及伸致哀挽之请,公首赐长篇以为存殁之荣,是岂可忘哉?
今公襄事有日,前期若愚书来曰:「先公生平出处,相知深,相予厚,莫若子,敢以行实一编丐定次,将告诸太史氏,以信今传后」。
午何敢以不韪辞,谨具如右,谨状。
淳祐三年十月日,门生朝议大夫、行监察御史吕午状。
贺册皇太子823年1月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臣某言。伏见制书。
十二月二十日皇太子。盛礼斯毕。
德音遐宣。万国以贞。
庶类咸说。中贺。
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体元立极。垂训御时。
既阐王猷。思安国本。
前星位定。拱宸极以昭彰。
苍震气宣。与天地而长久。
礼光匕鬯。泽被华夷。
宗祏有无疆之休。生灵怀莫大之庆。
臣恪居官次。遐守巴南。
不获称庆阙庭。无任踊跃屏营之至。
夔州刺史谢上表822年1月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一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臣某言。伏奉某月日制书。
授臣使持节都督夔州诸军事夔州刺史。跪受天诏。
神魂震惊。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垂衣穆清。
睿鉴旁达。三统交泰。
百神降祥。浃于华夷。
尽致仁寿。臣家本儒素。
业在艺文。贞元年中。
三忝科第。德宗皇帝记其姓名。
知无党援。擢为御史
在台三载。例迁省官
权臣奏用。分判钱谷。
竟坐连累。贬在遐方。
先朝追还。方念淹滞。
又遭谗嫉。出牧远州
家祸所钟。沈伏草土。
礼经有制。羸疾仅存。
甘于畎亩。以乐皇化
伏遇陛下大明御宇。照烛无私。
念以残生。举其彝典。
获居善部。伏感天慈。
臣即以今月二日到任上讫。硖水千里。
巴山万重。空怀向日之心。
未有朝天之路。无任感恩恋阙之至。
唐故相国司空令狐公集序840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起文章而陟大位。
丹青景化。
焜耀藩方。
如非烟祥风。
缘饰万物。
而与令名相终始者。
有唐文臣令狐公实当之。
公名楚。
字壳士
燉煌人
占数于长安右部
天授神敏。
性能无师。
始学语言。
乃协宫徵。
故五岁已为诗成章。
既冠。
贡士
果有名字。
司空杜公以重德知贡举
擢居甲科。
琅邪王拱识公于童丱。
雅器重之。
至是虞部正郎桂州
锐于辟贤。
以酬不次之遇。
先拜章而后告公。
既而授试宏文馆校书郎
公为人子。
重难远行。
禀命而去。
居一岁。
竟迫方寸而归。
家在并汾间。
急于禄养。
从事檄于并州
凡更三牧。
官至监察御史
元和初
宪宗闻其名。
徵拜右拾遗
太常博士
尚书礼部员外郎
性至孝。
既孤。
以善居丧闻。
中月除刑部员外
时帝女下嫁。
相礼阙官。
公以本官摄博士
当问名之答
上亲临帐幄帘内以窥之。
礼容甚伟。
声气朗彻。
上目送良久。
谓左右曰。
是官可用。
记其姓名。
未几。
改职方知制诰
词锋犀利
绝人远甚。
适有旨。
司言高第者视草内庭。
宰臣以公为首。
遂转本司郎中
翰林学士
满岁迁中书舍人
专掌内制
武帐通奏。
梁陪燕。
嘉猷高韵。
冠于一时。
会淮右稽诛。
上遣丞相即戎以督战。
公草诏书。
词有涉嫌者。
相府上言。
有命中书参详窜定。
因罢内职归閤中。
而君心眷然。
将有大用。
且出入以试之。
乃牧华州御史中丞
锡以金紫。
居镇七月
大夫
河阳三城怀州节度使
七月
急召抵京师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天下然后知上心倚以为相。
非一朝也。
是岁元和十四年秋
明年正月
宪宗晏驾。
惜其在位日浅。
遭时大变。
穆宗践阼。
门下侍郎平章事
万几百度。
别有所付。
第以旧相署位。
山陵使
七月礼毕。
部下吏有以赃状闻者。
朝典用责率之义。
是以左授宣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御史大夫
恩顾一异。
媒孽随生。
旋又贬衡州刺史
郢州
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寻起为陜号观察使
或有上封者。
称前以奉陵寝不检下获谴。
今陵土犹湿。
未宜遽用。
次陜一日。
重为宾客分司
长庆四年河南尹
其秋检校礼部尚书汴州刺史
宣武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汴州为四战之地。
择帅先有功。
峻刑右武。
疑似沈命。
号为危邦者积年
公始以清俭自律。
以恩信待人。
以夷坦去偫疑。
以礼让汰惨急。
自上化下。
速于置邮。
泮林革音
无复故态。
玺书劳之。
就加大司马
文宗纂服
三年冬上表。
以大臣未识天子。
愿朝正月。
制曰可。
操节入觐。
户部尚书
俄为东都留守
又转检校尚书右仆射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
后以王业之始。
实为北京
移镇太原
从人望也。
吏部尚书徵。
续换太常卿
真拜尚书左仆射
大和九年冬十一月
京师有急兵起。
方御正殿。
即日还宫。
是夕召公决事禁中。
以见事傅古义为对。
其词谠切。
无所顾望。
上心嘉之。
一二日
守本官兼诸道盐铁转运使
以斡利权。
既非素尚。
仡仡牢让。
故复为检校左仆射兴元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御史大夫
开成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薨于汉中官舍。
享年七十。
齐终之前一日。
自修遗表
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
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
意切言尽。
神识不昏。
上深悼之。
形于悯册。
未登三事。
故以赠之。
归全之夕。
有大星陨于正寝之上。
光烛于庭。
天意若曰。
既禀之而生。
亦有涯而落。
其文章贵寿之气焰欤。
宪宗览国书。
见五王复辟之际。
狄梁公实尸之。
公为台臣
独召便殿。
问曰。
仁杰有后乎。
公以其支孙试校书郎兼谟为对。
即日拜左拾遗
公遂草制。
它日。
相衔者因抉其词。
以为非春秋讳鲁之旨。
穆宗新即位。
谦让不自决。
遂有衡州之贬。
公议冤之。
嗟乎。
天之于赋予也。
甚啬而难周。
公独富文华。
丁良时。
历名卿。
至元老。
盖忠廉孝友。
爱才与物。
合是粹美以将之邪。
可谓全德矣。
既免丧。
嗣子左补阙绹。
集公之文。
成一百三十卷。
因长子太子左谕德分司东都
负其笥来谒。
泣曰。
先赠司空与丈人为显交。
撤悬之前五日。
所赋诗寄友。
非他人也。
今手泽尚存。
言之呜咽长号。
予为之恸。
收泪而视。
分当编次之。
始公参大卤记室
以文雄于边。
议者谓一方不足以骋用。
徵拜于朝。
累迁仪曹郎
乃登西掖
内署
吁谟密勿。
遂委魁柄。
斯以文雄于国也。
呜呼。
咫尺之管。
文敏者执而运之。
所知皆合。
在藩耸万夫之观望。
立朝贲偫寮之颊舌。
居内成大政之风霆
导畎浍于章奏。
鼓洪澜于训诰。
笔端肤寸。
膏润天下。
文章之用。
极其至矣。
而又馀力工于篇什。
古文士所难兼焉。
王珣仆射
梦人授大笔如椽
觉而谓人曰。
此必有大手笔事。
孝武哀册文。
之词也。
公为宰相
奉诏撰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哀册文。
时称乾陵崔文公之比。
今考之而信。
故以为首冠
重事也。
其它各以类聚著于篇。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序838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汉庭以贤良文学徵有道之士。
公孙宏条对第一。
席其势鼓行人间。
丞相且侯。
使汉有得人之声。
伊宏发也。
皇唐文物。
与汉同风。
天后朝燕国张公说以词标文苑徵。
元宗曲江张公九龄以道侔伊吕徵。
德宗朝天水姜公公辅杜陵韦公执谊河东裴公垍贤良方正徵。
宪宗河南元公祯京兆韦公惇以才识兼茂徵。
陇西牛公僧孺李公宗闵以能直言极谏徵。
咸用对策。
甲于天下。
继而有声宰相
古今相望。
落落然如骑星辰。
与夫启版筑饭牛者异矣。
本名淳
进士
登贤良。
既仕。
更名处厚
字德载
丞相扶阳侯之裔孙。
后周逍遥公夐之八代孙。
江陵节度参谋监察御史里行右仆射某之元子
生而聪明绝人。
在提孩发言成诗。
未几能赋。
受经于先君仆射
学文于伯舅许公孟容
及壮。
通六经。
旁贯百氏。
咨天人之际。
遂探历数。
天官
穷性命之源。
以至于佛书。
尤所通达。
初为集贤殿校书郎
宰相李赵公监修国史
引公直东观。
就改咸阳
右拾遗
左补阙
世称有史才
而能谏诤。
尚书为郎。
历礼部考功
皆人望所在。
上方用威武以詟不庭。
宿兵寝久。
韦丞相贯之酌人情上言。
不合意册免。
因历诋所善。
公在伍中。
出为开州刺史
居二年。
执友崔敦诗为相。
徵拜户部郎中
至阙下旬岁间。
以本官知制诰
穆宗新即位。
注意近臣。
召入翰林侍讲学士
初授谏议大夫
续换中书舍人
侍游蓬莱池。
延问大义。
退而进六经法言二十篇。
优诏答之。
赐以金紫。
寻迁权知兵部侍郎知制诰翰林侍讲史馆修撰
长庆四年春
敬宗践祚。
以公用经术左右先帝五年。
稔闻其德。
尤所钦倚。
内署故事。
与外庭不同。
言翰林学士
必草诏书。
侍讲者。
专备顾问。
虽官为中书舍人
或它官知制诰
第用其班次耳。
窜言训词
至是上器公。
且有以宠之。
乃使内谒者申命去侍讲之称。
虑未谕于百执事。
居数日。
降命书。
重举旧官以明新意。
寻真拜夏官贰卿
由是内庭词臣
无出其右者。
凡密旨必承乎权舆。
号承旨学士
上富有春秋。
未亲庶政。
疑滞
视公如蓍龟。
宝历季年。
宫壸间一夕生变。
人情大骇。
鼎臣无所关决。
内署得预参画。
议閧然。
俟公一言而定。
戡难缵服。
再维乾纲。
今上继统。
策勋第一。
擢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以高才遇英主。
功显人伏。
言无不从。
笔端肤寸。
泽及天下。
尽罢冗食。
请归才人。
事先有司。
物止常贡。
城社无犯。
岩廊益尊。
感恩尽瘁。
不啬神用。
大和二年十二月
上前言事。
未及毕辞。
疾暴作。
以朝服委地。
同列白奏。
搢笏扶持之。
不能起。
上命中贵人左右翼负。
归于中书
如大醉状。
上震惊咨嗟。
徵医赐药。
旁午謺委。
会暮。
肩舆至第。
诘旦。
以疾不起闻。
赠禭加常礼。
后十年。
嗣子蕃。
太子舍人宏文馆
编次遗文七十通。
衔哀贡诚。
乞序以冠其首。
谨桉公文。
未为近臣已前。
所著词赋赞论记述铭志。
文士之词也。
以才丽为主。
自入为学士宰相以往。
所执笔皆经纶制置财成润色之词也。
以识度为宗。
观其发德音。
福生人。
沛然如时雨。
褒元老。
功臣
穆然如景风。
命相之册和而庄。
命将之诰昭而毅。
荐贤能。
其气似孔文举
论经学。
其博似刘子骏
发十难以摧言利者。
其辩似管夷吾
噫。
逢时得君。
奋智谋以取高位。
而令名随之。
岂不伟哉。
初蕃既纂修父书。
咨于先执李习之
请文为领袖
许而未就。
一旦习之悄然谓蕃曰。
昔与韩吏部退之为文章盟主。
同时伦辈。
柳仪曹宗元刘宾客梦得耳。
韩柳之逝久矣。
又被病。
虑不能自述。
有孤前言。
赍恨无已。
将子荐诚于刘君乎。
无何。
习之梦奠襄州
蕃具道其语。
余感相国之平昔。
且嘉蕃之虔虔孝敬。
庶几能世其家。
故不敢让云尔。
唐故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朝散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右仆射史公神道碑839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仆射名孝章字得仁
本北方之强。世雄朔野。
其后因仕中国。遂为灵武建康人
曾祖道德。赠右散骑常侍
封怀泽郡王。祖周洛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常卿御史中丞北海郡赠太子太保
考宪诚。早以武勇绝人。
积功至魏博节度使。终于河中晋绛慈隰等州节度观察使检校司徒侍中河中尹。
太保。其薨也。
大臣中书令晋国公裴氏为之碑。其名益显。
公即侍中元子。母曰冀国夫人李氏。
幼而聪悟。父母贤而加爱焉。
及长。好学迁善。
秀出侪辈。邺下诸儿。
号为书生元和中
太尉愬为魏帅。下令抡材于辕门。
大将家翘秀者为子弟军。列于诸校之上。
公独昌言。愿效文职。
太尉深奇之。遂假魏州大都督府参军
长庆二年常山众叛。
害其帅沂国公田司徒于帐下。沂公发迹于魏。
人犹怀之。诏命其子布尚书授钺。
统魏兵问罪于此疆。且报家祸。
布既启行。士气不振。
涣然内溃。独与冗从之旅。
偃旗而归。百愤攻中。
卒自引决。先侍中时为中军都知兵马使御史中丞
全师在野。閧然推戴之。
请为假侯以镇定。中贵人飞驿上闻。
穆宗夜召翰林学士草诏书。以真侯命之。
实有魏土。从众而合权也。
是岁公自摄官转本府士曹参军监察御史。赐朱衣银印。
推恩以及子也。一旦跪于父母前。
进苦言曰。臣窃惟大河之北。
地雄兵精。而天下贤士心侮之。
河朔间。视犹夷狄。
何也。盖有土者多乘兵机际会。
非以义取。今臣家父侯母封。
化为贵门。君恩至矣。
非痛折节砺行。彰信于朝廷。
无以弭识者之讥。寤明君之意。
节著于外。福延于家。
乘时蹈机。祸不旋踵。
言讫泣下数行。父俞母赞。
天性交感。三心既叶。
万众潜化。天子闻而嘉之。
曰彼真孝子。乃授检校太子左谕德侍御史
节度副使。累迁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赐金印紫绶。既贰军政事如命卿。
弛张损益。得以参决。
潜革故态。人知向方。
大和二年。沧景节度使李全略卒。
其子同捷窃据故地。诏下以文诰弗革。
遂用大刑。先侍中表请率先诸侯。
使元子以督战。制曰可。
公承君父之命。乃捐其躯。
一举而下平原。压沧垒。
由是加工部尚书。及王师凯旋。
上表愿一识承明庐。诏允之。
遂赴北阙下。得觌于便殿。
上曰。向吾始征沧州
议者皆曰。彼魏之姻也。
虑阴为寇谋。吾发使数辈以侦之。
其还也。佥曰尔父沥款于宾筵。
尔母抗词于帘下。愿绝姻以立效。
其经始启发。出于尔心。
今沧海砥平。策勋之日。
宜贵尔三族。命尔父为侍中
迁镇于近地。加尔礼部尚书
析相卫澶三州为镇以居之。俾尔一门大荣。
以誇天下。公拜稽首。
谢父迁。让已爵。
礼无违者。翼日下诏于明庭。
人咸曰。史氏之宠光。
古无有也。牙旗碧幢。
方指东道侍中以帐下生变闻。
泰极而否。当歌而哭。
迎柩于路。仰天长号。
因葬于洛阳北邙山。冀国夫人祔焉。
寝苫枕块。以所仇同天为大酷。
未几。诏举金革之义。
起为右金吾将军。累表陈乞。
有司以违命督之。舆疾即路。
间岁擢授鄜坊丹延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居四年迁镇于滑。
一岁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旋改右金吾大将军
又受钺于邠土。孟秋至治所。
首冬遘疾。拜章入觐。
不克展和鸾鞗革之仪。薨于靖恭里之私第。
享龄三十有九。当开成三年十月二十日
上闻而悼之。不视朝一日。
尚书右仆射明年二月
归葬于洛都。夫人琅琊王氏祔焉。
继室深泽县博陵崔氏。有一子曰焕。
生七年而孤。仆射之丧。
自复魄至葬。当门户
备祭祀。建碑表。
县君之能。且命其家老具事功来请曰。
嫠不恤家。而忧幼嗣不知其先人之官业。
乞词以传于后也。君子以为知礼。
谨书之。铭曰。
斗极之下。崆峒播气。
钟于侍中孔武且贵。
奉上致命。宜昌后嗣。
仆射承之。良弓不坠。
耳烦钲鼓。心悦文字。
虎穴之中。生此骐骥。
大和纪元。沧景不虔。
子弄父兵。跳踉海壖。
有邻阴交。猬起鸡连
诏下薄伐。艮隅骚然。
时维侍中。寔统魏师。
蓄锐未发。众心危疑。
仆射为子。陈谋尽词。
兴言涕零。有感尊慈。
绝姻效节。精贯神祇。
沧波厎宁。王命褒之。
乃迁元侯。来镇近畿。
乃祚元子。别建旌麾。
一门四节。焜耀当时。
倏忽变生。魏郊纷披。
乔木虽大。盲风不知。
干云之台。列缺焚之。
哀哀孝嗣。丁此大酷。
迎护帏輤。葬于东洛
诉天触地。血染缞服。
礼有金革。诏书敦促。
不遂枕戈。骤膺推毂。
雕阴白马。暨于邠谷。
荣三镇。不百禄。
绮纨之间。圭组累累。
如彼晨葩。日中而萎。
有妻名家。有子稚齿。
行号报礼。归窆蒿里。
洛水之阳。修邙之趾。
尊穆敬。幽显同理。
新柏。亦象乔梓。
刻石记功。垂于万祀。
太子礼毕赦文 中唐 · 崔偫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二
门下。王者司牧黎元。
绍膺统绪。必建储贰
以贞家邦。故春秋垂冢祀之文。
易象著震方之位。朕属承景运。
嗣守丕图。稽前王之令谟。
奉列圣之彝训。上以严宗祧之顾。
下以系亿兆之心。无疆之休。
用崇主鬯。祗承宪。
敢怠于怀。皇太子恒。
忠孝温文。率义由礼。
宽粹庄重。自诚而明。
庆灵所积。姿器夙茂。
能办南阳之牍。允符东海之贵。
承华载启。命以居之。
撰吉展仪。神人允洽。
举是典册。授之轩墀。
百辟在庭。四方来贺。
以言承序。所感则深。
永惟国本。为庆滋大。
宜宏钦恤之令。亦覃命赐之恩。
与众共之。无远不被。
可大赦天下。自元和七年十月七日昧爽巳前。
天下应犯死罪。非杀人者。
递减一等。左降官流人。
并与量移。如因流贬所亡殁。
及得罪之人。并任归葬。
文武常参官及诸州府长官子为父后者。赐勋两转。
应缘册皇太子行事。加阶赐勋爵有差。
文武常参官及陪位官并宗子诸亲。赐勋一转。
遂王府量与进官。春闱毓德。
肇锡嘉名。磐石联华。
义深敦序。礼王宽改名恽
深王察宜改名悰。洋王寰改名忻
绛王寮改名悟。建王密改名恪
夫习近迁性。圣贤所慎。
详观古昔辅正元良。必惟其人朝夕讲训。
然后明君臣父子之道。通礼乐教化之情。
自非学究宗源。行可师范。
则无以膺兹茂选。式是仪刑。
皇太子及诸王侍读。宜委中书门下精择二人。
具名奏闻。天下孝子顺孙。
先旌表门闾者。及高年废疾者。
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
五岳四渎。名山大川。
委所在长吏。量加祭祀。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进六经法言表 中唐 · 韦处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五
臣闻三皇讲道。五帝讲德。
三王讲仁。五霸讲义。
所讲不同。同归于理。
理道之极。备于六经。
虽质文相变。忠敬交用。
损益因时。步骤不一。
然而释三纲越五常而致雍熙者。未之有也。
自秦火荡爇。孔壁穿蠹。
曲学异辨。专门多惑。
营道之轨并驰。希圣之堂盖寡。
文错起。浮义互生。
简册混散。篇卷繁积。
劳神于累代。弊形于当年。
其知愈博。其得愈少。
夫然。通方之士。
达识之儒。且犹不为也。
况南面之尊。司道之契。
岂不贪其精而遗其粗者乎。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精义神授。
博识天资。山峻词峰。
泉蓄学海。膺休运则混六合而不让。
思屈己则舞两阶而不疑。故当希皇踵
肩王轹霸。可以区区近躅。
拟于圣德哉。臣处厚臣随采合易诗书左氏春秋孝经等。
因其本篇。掇其精粹。
论纪先师微旨。今亦附于篇末。
总题曰六经法言。合二十卷献上。
取诸身必本于五事。通诸物兼畅于三才。
始九族以及于百姓。刑室家以仪于天下。
圣君良主之往行。哲人壮士之前言。
天人相与之际。幽明交感之应。
穷理尽性之辨。药石攻磨之规。
尧舜禹汤文武理乱之道尽在。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义必举。
其兴可以劝。其违可以戒。
此其所存者也。至如爻象错综。
阴阳难名。比兴箴诲。
幽隐难释。诰命训论。
古今不合。威仪数制。
命诸有司。褒贬扬㩁。
归诸史法。此其所遗者也。
商鞅之说秦王。叹帝道之难行。
太宗之纳魏徵。流王泽而广被。
繇是言之。道无远近。
德无重轻。能者挈之如毛羽。
不能者举之如嵩岱。今逢希代之君。
当难合之运。故不能以百家邪说。
六国纵横。秦汉刑名。
魏晋偷薄。为盛时道。
历代帝王。皆务纂集。
魏称皇览。梁著进略。
邺中则有修文之作。江左则有寿光之书。
但誇衒于闻见。非垂谋于理本。
臣今所贵。实异斯作。
陆贾奏甚卑之论。尚称善于高皇
方朔献杂糅之说。犹见知于武帝
伏惟陛下机务之馀。燕息之暇。
时降省览。天下幸甚。
正议大夫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韩公行状824年12月2日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曾祖泰。皇任曹州司马
祖浚素。皇任桂州长史
仲卿。皇任秘书郎
尚书左仆射。公讳愈。
字退之昌黎人
生三岁父殁。养于兄会舍。
及长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
年二十五上进士第汴州乱。
诏以旧相东都留守董晋平章事宣武军节度使。以平汴州
辟公以行。遂入汴州
试秘书省校书郎。为观察推官
卒。公从丧以出。
四日汴州乱。凡从事之居者皆杀死。
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奏为节度推官。得试太常寺协律郎
选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
为幸臣所恶。出守连州阳山
政有惠于下。及公去。
百姓多以公之姓以命其子。改江陵府法曹参军
入为权知国子博士宰相有爱公文者。
将以文学职处公。有争先者。
搆公语以非之。公恐及难。
遂求分司东都。权知三年。
改真博士。入省为分司都官员外郎
河南县。日以职分辨于留守及尹。
故军士莫敢犯禁。入为职方员外郎
华州刺史华阴县柳涧有罪。遂将贬之。
公上疏请发御史辩曲直。方可处以罪。
则下不受屈。既柳涧有犯。
公由是复为国子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考功郎中。修撰如故。
数月以考功知制诰上将蔡州
先命御史中丞裴公度使诸军以视兵。及还。
奏兵可用。贼势可以灭。
颇与宰相意忤。既数月。
盗杀宰相。又害中丞不克。
中丞微伤。马逸以免。
遂为宰相。以主东兵。
安禄山起范阳。陷两京。
河南北七镇节度使。身死则立其子。
作军士表以请。朝廷因而与之。
及贞元季年。虽顺地节将死。
多即军中取行军副使将校以授之节。习以成故矣。
朝廷之贤。恬然于所安。
以苟不用兵为贵。议多与裴丞相异。
唯公以为盗杀宰相。而遂息兵。
其为懦甚大。兵不可以息。
以天下力取三州。尚何不可。
裴丞相议合。故兵遂用。
宰相有不便之者。月满迁中书舍人
赐绯鱼袋。后竟以他事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三年秋。以兵老久屯。
贼未灭。上命裴丞相淮西节度使招讨之。
丞相请公以行。于是以公因本官兼御史中丞
赐三品服及鱼。为行军司马
丞相居于郾城。公知蔡州精卒悉聚界上。
以拒官军。守城者率老弱。
且不过千人。亟白丞相
请以兵三千人间道以入。必擒吴元济
丞相未及行。而李愬唐州文城垒提其卒以夜入蔡州
果得元济蔡州既平。
布衣柏耆以计谒公。公与语奇之。
白丞相曰。淮西灭。
王承宗胆破。可不劳用众。
宜使辩士奉相公书。明祸福以招之。
彼必服。丞相然之。
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
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
承宗果大恐。上表请割德棣二州以献。
丞相京师。公迁刑部侍郎
岁馀。佛骨自凤翔至。
京师诸寺。时百姓有烧指与顶以祈福者。
公奏疏言。自伏羲至周文武时。
皆未有佛。而年多至百岁。
有过之者。自佛法入中国。
帝王事之。寿不能长。
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
请烧弃佛骨。疏入。
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
百姓以男女为人隶者。公皆计佣以偿其直而出归之。
入迁国子祭酒。有直讲
能说礼而陋于容。学官多豪族子。
摈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
直讲来。与祭酒共食。
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奏儒生为学官
日使会讲。生徒奔走听闻。
皆相喜曰。韩公来为祭酒
国子监不寂寞矣。改兵部侍郎
镇州乱。杀其帅田宏正
征之不克。遂以王庭凑节度使
诏公往宣抚。既行。
众皆危之。元稹奏曰。
韩愈可惜。穆宗亦悔。
有诏令至境观事势。无必于入。
公曰。安有受君命而滞留自顾。
遂疾驱入。庭凑严兵拔刃。
弦弓矢以逆。及馆。
甲士罗于庭。公与庭凑监军使三人就位。
既坐。庭凑言曰。
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所为。
本非庭凑心。公大声曰。
天子以为尚书将帅材。故赐之以节。
实不知公共健儿语。未尝及大错。
甲士前奋言曰。先太史为国打朱滔
遂败走。血衣皆在。
此军何负朝廷。乃以为贼乎。
公告曰。儿郎等且勿语。
言。将为儿郎已不记先太史之功与忠矣。
若犹记得。乃大好。
且为逆与顺。利与病。
不能远引古事。但以天宝来祸福为儿郎等明之。
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梁崇义朱滔朱泚吴元济李师道。复有若子若孙在乎。
亦有居官者乎。众皆曰无。
又曰。令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
节度使。后至中书令
父子皆授旌节。子与孙虽在童幼者亦为好官。
穷富极贵。宠荣耀天下。
刘悟李祐皆居大镇。王承元年始十七亦仗节。
此皆三军耳所闻也。众乃曰。
田宏正刻此军。故军不安。
公曰。然汝三军亦害田令公身。
又残其家矣。复何道。
众乃欢曰。侍郎语是。
庭凑恐众心动。遽麾众散出。
因泣谓公曰。侍郎来。
欲令庭凑何所为。公曰。
神策六军之将。如牛元翼比者不少。
但朝廷顾大体。不可以弃之耳。
尚书久围之何也。庭凑曰。
即出之。公曰。
若真耳。则无事矣。
因与之宴而归。而元翼果出。
乃还。于上前尽奏与庭凑言及三军语。
上大悦曰。卿直向伊如此道。
由是有意欲大用之。王武俊太师
太史者。燕赵人语也。
吏部侍郎。凡令史皆不锁厅出入。
或问公。公曰。
人所以畏鬼者。以其不能见也。
鬼如可见。则人不畏矣。
选人不得见令史。故令史势重。
听其出入。则势轻。
京兆尹御史大夫。特诏不就御史台谒。
后不得引为例。六军将士皆不敢犯。
私相告曰。是尚欲烧佛骨者。
安可忤。故贼盗止。
遇旱。米价不敢上。
李绅御史中丞。械囚送府。
使以尹杖杖之。公曰。
安有此。使归其囚。
是时方幸。宰相欲去之。
故以台与府不协为请。出江西观察使
以公为兵部侍郎既复留。
公入谢。上曰。
卿与李绅争何事。公因自辩。
数日复为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得病。
满百日假。既罢。
十二月二日卒于靖安里第。公气厚性通。
论议多大体。与人交始终不易。
凡嫁内外及交友之女无主者十人。幼养于嫂郑氏。
及嫂殁。为之服期以报之。
深于文章。每以为自扬雄之后。
作者不出。其为文未尝效前人之言。
而固与之并。自贞元末以至于兹。
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
莫不视公以为法。有集四十卷。
小集十卷。及病。
遂请告以罢。每与交友言既。
终以处妻子之语。且曰。
某伯兄德行高。晓方药。
食必视本草。年止于四十二。
某疏愚。食不择禁忌
位为侍郎。年出伯兄十五岁矣。
如又不足。于何而足。
且获终于牖下。幸不至失大节。
以下见先人。可谓荣矣。
享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
谨具任官事迹如前。请牒考功太常定谥。
并牒史馆。谨状。
神次子李兵部道传封文惠侯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七、《鹤林集》卷一一
敕具某神:朕闻人者鬼神之会也,生而为英,殁而为灵。
其气发扬而为昭明,其体魄降而为百物之精。
况夫贤者,又万灵之一秀,则命之曰神,岂不足以为黔首则哉!
尔坤维可珍,隆山之子,江东仓庾氏之使。
其事君则鲠鲠谔谔,以直谅闻;
其治民则恳恳恻恻,以廉平著。
德兴旧有李长官,东人德汝遗爱,亦复以汝侑食于县
爵为通侯,贲以文惠,尚士与民嘉魂合莫之意。
可。